close

【記者楊敏孜、陳書榕報導】

「國立中央大學」這六個字,在學生的心目中,到底是驕傲的代稱,抑是還有其它?中大擁有許多其他學校所無法超越的優點是無庸置疑的,中大校園環境優美,許多偶像劇的拍攝都曾到中大來取景。中大
的研究成果卓越,且在國內也屬名聲響亮的國立大學。但每年有許多的同學進入中大,每年也有許多的同學對中大提出質疑:身為國立大學學生的我們,競爭力到底在哪裡?

中大化?

在中大久了就會被同化?
 
 相信你一定也曾有過這樣一段日子,剛進入中央大學這樣一個大家庭,對中大也有諸多抱怨,交通不便、校園周圍不夠熱鬧、中大的名氣不如台清交成般響亮,對高中同學提起你讀中央大學,他也許還
反問你一句:「在哪?」。甚至有人把「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央警察大學」混為一談。不過當生活在中央一段日子之後,漸漸的習慣了這邊的生活步調,對於外界對中央的評價似乎也不是這麼的重要了,
對中大這個環境的抱怨漸漸少了,即所謂的「中大化」。

 「中大化」此一名詞是由目前擔任通識中心民主與法治兼任副教授的張壯熙老師所提出,觀察中央學生從大一新生到畢業四年的心理變化。中大有著環境良好的校園,亦屬國內優秀的國立大學之一,但
也因此中大的同學容易安於現在所處的這個環境。再加上,身為中大學生其實並不容易感受到所謂的「社會壓力」。張壯熙老師坦言,中央就國內的大學排名來說其實是處於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
在中大讀書的同學並不會強烈的感受到社會對自己的強烈期望,漸漸的便對自己鬆懈,且較不會想積極爭取表現的機會。不知不覺四年已過,便已經習慣了自己所處的中大這個環境。

 物理四賴同學表示,中大學生多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在中央養老,不管是社團還是課業。他形容「大家都在這孤島上不知要幹麻,冷風吹一吹一下就把剛上大學那種熱血想闖出什麼名堂的衝勁澆滅了。
」是否真的是因為環境致使人的心態漸趨保守?大家所展現的疲態造就今日的中央?再者,中大學生不懂得充分利用校內資源,有同學以作家龍應台在中央的演講為例,到場聽講人數官方統計數字為四百人
,而龍應台在清大的演講則吸引了一千五百人的參與。校內所舉辦各項諸如此類的學術活動,同學參與的意願往往不高。中大的同學們對於自己課外不相干的事,就沒有那個意願去接觸它或是吸收它,學生
無心發掘,擁有再多的資源也是枉然。

  此外,位於中壢雙連坡上的中大校園附近並不熱鬧,相對的與外面的人接觸  的機會也就少了,生活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沒有什麼外界的刺激,漸漸的變得不知如何與人交往。不知什麼是適當的
穿著打扮,張壯熙老師以隨處可見穿著拖鞋、睡衣在校園裡走動的同學為例,同學似乎忘了「學校」應該是一個求學的地方,應注意自身穿著整齊。在中央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下,與人接觸的機會少了,漸
漸的不知道何時該說什麼話,不知道如何表現自己。因此,別人便不會發現你的優點,自己的知識以及能力便不會被別人所認同,社會漸漸的不了解中大,漸漸的淡忘中大,對中大也就沒有了期待。張壯熙
老師表示,必須與人交往才會有衝擊與刺激,當社會期待中大,同學便會有壓力,如此一來相對的也會進步。

推銷中大

有賴大家共同的努力

  張壯熙老師強調,「中大化」就是一個循環,同學都看的到這個現象,卻不會「動手」去改變,同學對於可以提升中大形象的公眾活動參與度不高。他舉他過去曾擔任課外組長期間,即感覺到中央的社
團活動較不喜歡向外發展。中大學生不願走出校外發揮影響力,卻只會抱怨中大不被重視、不被接受。中大學生普遍對公眾事務沒有參與感,他認為中大學生都是很有能力且聰明的,但往往自信心不足,在
尚未投入之前就先否定自己。他鼓勵同學參與活動,讓校園變的有色彩、繽紛,要讓中大變成令人心生嚮往的大學。多與外界往來,不要因為過度的閒散安逸於是變成井蛙觀天。

 現任副校長蔣偉寧先生表示,中大其實是個很優秀的學校,但他也坦言中大的發展成果確實與社會大眾的印象不同。中大在對外宣傳自己的方面,的確是較不積極,不管是社會大眾還是業界,對中大的
了解確實是不深。他認為,若要發展中大,要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基本面,必須中大本身是個優秀的學校,才值得推銷。雖然說中大的學生在聯考入學成績上,並不是頂尖,但資質普遍來說都不錯。蔣偉
寧先生還提及中大學生有一個優點就是「可塑性高」,老師應製造良好的互動去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潛能,並輔導學生參與各種活動。讓中大不只擁有優秀的老師,更有優秀的學生,相對的,中大便是一所優秀的且值得推銷的學校了。

  另外,推銷中大就技術面來說,應是把好的研究成果透過媒體讓社會大眾知道,建立起中大良好的形象。並應有系統的安排學生參與競賽,讓社會大眾知道中大的學生是很優秀的。與業界合作,透過「
教育人才」與「技術轉移」,提供業界所需要的人才與研究,同時也讓業界更了解中大。最後,也可透過校友的成就,讓各行各業都知道,中大畢業的校友都是很優秀的,並透過校友鼓動大家的熱情。蔣偉寧先生強調,推銷中大最重要的還是靠學生還有老師的熱情,積極參
與任何有關推銷中大的活動。雖然,推銷中大為學校積極從事之目標,不過,其實學生才是推銷中大的主力。

培養專業才能 提升競爭力

 副校長蔣偉寧先生認為,優秀的大學生除了應具備專業的能力外,尚須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通識與人文的素養、語文與電腦資訊的應用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創意。他認為中大的學生,專業能力是絕對足夠的,也有優秀的分析能力,但其他幾項來說,就明顯的不
足。學校規劃了完整且豐富的正規課程,奠定競爭基礎,也積極的推動通識教育,並於85學年度成立「通識教育中心」,納入正式組織。其範圍主要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科技課程等三大類,期許學生能有較寬廣的人生觀與學習經驗。並設有語言中心、電子計算機中心、
ERP 中心,致力於建立靈活、良好、先進的學習環境。他也鼓勵同學多參與社團活動,以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培養團隊合作的經驗。培養專業才能,提升競爭力

 中大秉持著校訓「誠樸」的精神,用相對較少的資源,產生非常優秀的成果,中大不應只是平凡,而是一所優秀的國立大學。蔣偉寧先生認為,中大應是屬於「台、清、交、成、中」這樣的一個優秀的
地位,我們應有絕對的自信,可與國內優秀的國立大學並列,同學不應妄自菲薄。


引用自http://www.wretch.cc/blog/kevinh0408/119554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ll80117 的頭像
    bill80117

    bill80117的部落格

    bill801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